手提電腦旁的木質模型屋

工作效率

關於居家辦公的驚人真相

據報告 (1),居家辦公的員工人數在十年內增加了 115%。但這種模式並不一定適合所有員工或僱主。Matthew Jenkin 將在本文探討這個工作方式的利弊,並揭示一個出人意表的結論

 

想穿什麼就穿什麼,自由選擇工作時間,永遠無需通勤 – 居家辦公員工成為了各地寫字樓「打工仔」豔羨的對象。擺脫西裝和辦公桌,穿上睡衣躺在沙發上,這可能聽起來相當舒服,但這樣真的能提高工作效率嗎?

美國 (2) 和英國 (3) 的居家辦公員工人數已創新高,專家更預測這個數字將會繼續增長。由波士頓諮詢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展開的研究估計,全球遙距辦公員工的比例將從 2016 年所有員工的 38.8% 增長至 2022 年的 42.5% (4)。另一項研究則顯示,10 年後三分之一的員工均會在家工作 (5)。

這些數字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由美國職業網站 FlexJobs 於 2017 年展開的一項調查發現,遙距工作是最備受歡迎的福利,81% 的員工認為這是他們最想要的彈性工作方式 (6)。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向員工提供遙距辦公或居家辦公選項,以滿足此不斷增長的需求。2017 年,亞馬遜宣佈在年底前僱用 5,000 名遙距辦公員工 (7),而 Apple 最近亦發佈了一則招聘廣告,為居家辦公的職位尋找合適的人選 (8)。

提升工作參與度

從表面上看,居家辦公似乎有著強而有力的理據。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遙距辦公的員工(包括居家辦公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比在辦公室工作的員工來得更有效。一份 2014 年的研究訪問了中國旅遊網站攜程員工,並比較定期遙距辦公的員工與完全以辦公室為工作地點的員工之工作效率。結果顯示,遙距辦公員工的銷售拜訪次數比同等辦公室員工的多出 13.5% (9),這幾乎相當於一整天的工作量。前者的離職率也比後者低一半,並且對工作的滿意度更高。

根據 2016 年一份有關美國遙距辦公員工的調查,大約 91% 在家工作的人們認為他們的工作效率比在辦公室工作時的高 (10)。無獨有偶,加拿大人壽保險公司的一項研究亦發現,居家工作的員工為他們的工作效率評為 7.7 分(滿分為 10 分),而開放式辦公室的員工評分僅為 6.5 分 (11)。蓋洛普最近的一項研究還表明,相比每天在辦公室工作的員工,每週在家工作三至四天的員工更容易在工作中「有參與感」,並且較少機會感到「置身事外」 (12)。

箇中弊端

然而,儘管有人急於投身居家辦公的行列,並非所有人都認同這個辦公方式。LSE 一項研究訪問了超過 500 名員工和管理人員 (13),以了解他們對於靈活辦公的態度,結果發現靈活辦公的許多正面影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員工不再將在家工作視為一種特權,而其行為亦會開始與辦公室員工的變得相同,繼而產生類似的效果。

有受訪者認為僱主未能提供足夠的專業支援,而研究亦發現同事之間溝通不暢,以及面對面互動有限等問題。久而久之,員工或會不滿僱主可能會阻礙自己的職場發展,對公司的忠誠度亦隨之降低。

IBM 和雅虎等大公司在目暏員工工作效率下降後,均紛紛撤銷了遙距工作政策 (14),這些都是上述研究結果的力證。

居家辦公的其中一個問題在於它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心理。如果您在辦公室時工作效率低下,那麼當您在家工作時,這個情況亦不太可能會有所改變;家中其實也有很多其他的干擾,比如是電視、家務,以及冰箱裡吃剩的芝士蛋糕。您仍然需要訂立合適的策略,以幫助自己有效地工作。

事實上,雷格斯一份 2017 年調查的受訪者表示,在家工作令他們感到孤獨、缺乏與其他專業人士的互動、總是忍不住打開冰箱,以及被吵鬧的家庭成員所激怒。

一位在家愉快工作的女性

雖然居家辦公或會令工作效率有所提升,但員工的孤獨感和寂寞感也會隨之增加

 

合作空間

也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辦公空間解決方案,以充足運用遙距辦公對工作效率帶來的益處,同時消除在家辦公的負面影響。可想然之,隨著遙距辦公或居家辦公員工人數日益增長,人們亦越來越需要共享辦公空間,以便與團體成員合作,以及結交志趣相投的人士。2017 年,全球共有 15,500 個共享辦公空間 (15),而 2016 年則僅有 12,100 個;預計 2018 年此類辦公空間的數量將繼續躍升至 18,900 個。

虛擬助手 Time etc (16) 的創辦人 Barnaby Lashbrooke 認為,辦公室必定不會退出歷史舞台,對許多人來說,它仍然是一個高效的辦公空間。以他自己的公司為例,他從一開始就明白到,並非所有員工都能在家工作時取得最佳表現,所以他決定這種辦公方式只會一種選擇。他認為,一些企業和員工太快投身居家辦公的行列,而沒有真正考慮這種模式是否適合他們的個性。

他表示:「居家辦公應該針對每個人的需求而度身訂造。如果在沒有進行評估的情況下就全面推行居家辦公,就有可能會將需要能量和人際互動的人們置於孤島中,結果得不到理想效果。」

居家辦公員工需要面臨的最大挑戰顯然是尋找社交互動的機會。Kudzi 認為,辦公環境(無論是傳統辦公室還是共享辦公空間)是協助會議順利進行和建立重要聯繫的首要元素。

她說:「那些閒聊時刻往往是員工展開非正式指導的地方。他們可以趁此時機了解公司所發生的許多事情。我認為辦公室內一些與工作相關的元素很重要。即使您是自僱人士,您也需要花一些時間與其他人共處一室,以及與人建立非正式的關係。」

找到平衡

然而,我們不必完全摒棄居家辦公這個概念;相反,我們必須找到平衡。例如,我們可以運用共享辦公空間,以召開會議和進行設有完成日期的工作,並採用居家辦公來完成較側重創意或需要集中精神的工作。

在心理上,這有助人們停止思考居家辦公與辦公室工作有何不同。生活方式網誌 All Things Bright & Good 創辦人兼《Work from Home》作者 Judy Heminsley 表示,許多居家辦公員工一開始覺得很難擺脫朝九晚五的習慣,因此會認為早期保持原狀會讓他們更加容易適應這種工作方式。

她解釋說:「很多與我交談過的人都表示,他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能擺脫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自工業革命以來,人們一直都是這樣工作,所以朝九晚五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習慣。當我們開始遙距工作方式時,我們需要建立足夠的信心。」

商業教練 Ruth Kudzi 認為,無論我們身在何方,居家辦公員工如果想提升其工作效率,就必須為每天訂立清晰的結構。她建議道:「您需要為自己的工作設定時間表,還需要按時休息。工作時,您每次只能專注於一件事。您不必維持固定的辦公時間,但卻需要找出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的時段,而且必須嚴以律己。」

 


Matthew Jenkin 是一位英國自由撰稿人,曾擔任《衛報》求職者和轉職者社群網站 Guardian Careers 的編輯

資料來源:

(1) https://www.flexjobs.com/2017-State-of-Telecommuting-US/

(2) http://money.cnn.com/2017/06/21/pf/jobs/working-from-home/index.html

(3) https://www.tuc.org.uk/news/home-working-fifth-over-last-decade-tuc-analysis-reveals

(4) https://www.strategyanalytics.com/strategy-analytics/news/strategy-analytics-press-releases/strategy-analytics-press-release/2016/11/09/the-global-mobile-workforce-is-set-to-increase-to-1.87-billion-people-in-2022-accounting-for-42.5-of-the-global-workforce#.Wv28O0gvw2w

(5) https://www.inc.com/suzanne-lucas/survey-most-companies-lack-a-telecommuting-policy-heres-how-to-get-yours-started.html

(6) https://www.cnbc.com/2018/01/04/the-top-25-companies-that-will-let-you-work-from-anywhere.html

(7) https://www.cnbc.com/2017/04/17/amazon-is-hiring-5000-remote-workers-this-year–but-theres-a-catch.html

(8) https://www.apple.com/jobs/us/aha.html

(9) https://hbr.org/2014/01/to-raise-productivity-let-more-employees-work-from-home

(10) https://www.forbes.com/sites/victorlipman/2016/05/02/are-remote-workers-happier-and-more-productive-new-survey-offers-answers/#32fb739e6663

(11) http://autotime.co.uk/homeworkers-more-productive-than-office-based-staff/

(12) https://www.nytimes.com/2017/02/15/us/remote-workers-work-from-home.html

(13) http://etheses.lse.ac.uk/3349/

(14) https://www.forbes.com/sites/carolkinseygoman/2017/10/12/why-ibm-brought-remote-workers-back-to-the-office-and-why-your-company-might-be-next/#6350779316da

(15)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554273/number-of-coworking-spaces-worldwide/

(16) https://web.timeetc.co.uk/virtual-assistant/index.php?kw=a%2520personal%2520assistant&ref=Google-1&gclid=EAIaIQobChMI6qne4b6N2wIVA_hRCh2CeQ8vEAAYASAAEgJNMfD_B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