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11 個來自成功年輕企業家的商業秘訣

不論是史蒂夫·喬布斯 (Steve Jobs)、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李察·布蘭遜 (Richard Branson) 還是布萊恩·切斯基 (Brian Chesky),這些我們常有耳聞的行政總裁精英們都早早在各自領域內建立了商業帝國,並獲得了空前成功。以下是我們從這群勇於創業的行政總裁身上所獲得的啟發。

激勵他人

「展望下個世紀,領導企業的將會是懂得激勵他人之人。」
比爾‧蓋茨,微軟公司

比爾‧蓋茨創立微軟公司時,年僅 20 歲;而截至 2017 年 9 月,他仍是全球首富。他的領導方式主要專注於激勵周圍的人;這比通曉萬事或者做好自己本份都來得重要。讓你的團隊成員自由地作出決策、運用其自身技能,以及達到他們自己目標,將會有助你獲得長遠成功。

比爾‧蓋茨,微軟公司(相片來源:Yana Paskova/Getty Images)

 

堅韌不拔

「有時生活會給予你迎頭一擊,但是別失去信念。」
史蒂夫·喬布斯,Apple

已故的史蒂夫·喬布斯僅於 21 歲時,便與友人共同創立了 Apple。儘管他在 9 年後被公司高層撤銷大權並離開 Apple,他最終還是回歸公司,更成為了這間全球最大規模技術公司的行政總裁。這句話來自他 2005 年的史丹福大學畢業演講,充分反映出他堅持創新、盡心盡力實現目標的韌性和抗逆能力。

 

不要與他人比較

「我們只能和自己競爭,因為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行為及表現。」
皮特·卡什莫爾 (Pete Cashmore),Mashable

皮特·卡什莫爾年僅 19 歲時,便已在蘇格蘭鴨巴甸創立了 Mashable 這間全球多平台媒體和娛樂公司。卡什莫爾認為,過份著重於競爭只會阻礙你獲得成功。與其不斷拿自己與他人比較,不如找出自己最擅長和最熱愛的領域,並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

 

建立回饋循環

「不斷地思考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及反思自身。」
伊隆·馬斯克,SpaceX/Tesla

伊隆·馬斯克於 24 歲時創立了他的第一間網上軟件公司;他所創辦的火箭公司 SpaceX 現今估價超過 200 億美元。他的建議就是以身作則,建立公正頻繁的回饋循環,以有效避免犯錯,並不斷進步和發掘新機遇。

 

建立出色團隊

「不管你的產品或想法有多新奇獨特,如果你無法建立一間優秀公司,那麼你的產品也將難以在市場中生存。」 
布萊恩·切斯基,Airbnb

布萊恩·切斯基在 27 歲時創立了 Airbnb,並親自與公司招聘的頭 300 名職員進行了面試。他深信,建立穩固的公司文化和團隊就像創造獨特產品一樣重要。儘管這需要付出時間和投資成本,但卻會帶來長遠的回報。

 

拓展人際網絡

「尋找你身邊聰明伶俐的人,並與他們成為朋友。」
梅麗莎·梅爾 (Marissa Mayer),雅虎公司

梅麗莎·梅爾於 24 歲時成為 Google 的首位女性工程師,後來更擔任了雅虎公司的行政總裁一職。梅爾的建議與許多年輕領導人的說法非常相似:建立強大的人際網絡,結交聰明及具影響力的人們,以助你學習得更快,並獲得比只靠自己努力所得的更大成就。

 

把握當下

「如果你有個好的想法,就必須立即動手。這一刻就是你開始的最佳良機。」
奇雲·斯特羅姆 (Kevin Systrom),Instagram

Instagram 共同創始人奇雲·斯特羅姆在一次聚會中成功推銷現時眾所周知的 Instagram 之原型。他的建議是做事時不要猶豫;當下就是執行想法的最佳時機。這個小小的想法或會像種子一樣蓬勃成長,最終成為你下一個巨大的商業項目。

Instagram 行政總裁奇雲·斯特羅姆(相片來源:Josh Edelson/AFP/Getty Images)

 

別害怕失敗

「我們必須學會不要害怕恐懼,並懂得運用它,將其當作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李察·布蘭遜,維珍集團

李察·布蘭遜首次創業時僅是一名 16 歲的學生。他認為,每個雄心勃勃的創業家在嘗試白手起家時,必定會在某個時期經歷對失敗感到恐懼的階段。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在獲得成功前都經歷過多次失敗。克服恐懼、甚至宣洩恐懼均可以助你改進創業方法、進一步創新改革,並在長遠方面助你成為更強大、更具影響力的領導者。

 

勇於冒險

「最大的風險恰恰就是不承擔任何風險……身處在這個變幻無常的世界,拒絕冒險絕對是導致失敗的策略。」
馬克·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Facebook

馬克·朱克伯格 19 歲時在哈佛大學的宿舍裡創辦了 Facebook。這位行政總裁在去年的一次採訪中表示,任何決定背後都會其優點及缺點。但就長期角度而言,如果一間公司一直停滯不前,最終必定會失敗並落後於市場的發展趨勢。唯一可以避免這種下場的辦法就是敢於冒險。

 

追隨你熱愛的東西

「我們讓信念,而不是邏輯引領我們,因為邏輯說那是不可能的。」
丹尼爾·埃克 (Daniel Ek),Spotify

丹尼爾·埃克是音樂串流服務公司 Spotify 的共同創始人兼行政總裁。他在 14 歲時創辦了自己的第一間公司,並在 23 歲時成為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爲了創辦 Spotify,埃克不得不投入自己的個人財產,並賭上整間公司的前途,以建立他想要的音樂產業。不管面對任何挑戰,他都追隨並從事自己熱愛的行業,最終獲得成功。

Spotify 行政總裁丹尼爾·埃克(相片來源:TORU YAMANAKA/AFP/Getty Images)

 

不要接受過多建議

「不要接受過多建議。因為大多數人都有太多建議……他們只會將自己做過的事情籠統地總結一番,然後說那就是取得成功的策略。」
本·希伯曼 (Ben Silbermann),Pinterest

本·希伯曼是 Pinterest 的行政總裁兼共同創辦人;他在 20 多歲時就開始研發應用程式,但最終憑藉他兒時對收藏的熱愛,建立了這間公司並取得成功。這個建議看似有點違反常理(尤其是出現於這篇提供各種建議的清單類文章之最後部分),但本·希伯曼力勸我們不要接受太多建議。那些成功人士所建議的各種策略和貼士確實可以為你提供有用的引導和啟發,但歸根究底,只有你才能為自己鋪排通往成功的道路。